地磅承重台优化设计后翻转问题试析
近年来,随着地磅的广泛应用,对其研究和探索是 众多厂家所关心的问题。尤其是对其承重台的设计,更为人们所关注。本文 就承重台支点优化设计后的翻转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,其后提出一种增设 的防勉机构,可供同行们参考。
前言
地磅以其结构简单、计量速度快、 准确度高、称重讯号传输距离远、可以连续自 动计量和便于系统控制、实现生产程序自动 化等优势,在商业、工矿企业、交通运输和对 外贸易等部门,得到了广泛应用。对衡器行业 来讲,在产品畅销时,对其不断的进行研究和 探索,在提高技术性能的同时,进行优化设 计,降低成本,是十分必要的。第三届衡器专 家技术委员会会议纪要指出:对于广泛使用 的汽车衡,其承载器的设计和材料有待优化, 如在保证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,减轻重量,降 低成本或选用适当的钢筋混凝土台面替代 之。
近年来,对地磅承重台的研究与 探索,如同传感器和称重仪表的研究,都一直 没有停过。如《衡器工业通讯》1990年第5期 发表的“地磅承重台的设计”、《衡器》 1993年第2期发表的“地磅承重平台 支点的优化设计”及第4期发表的“地磅承重台设计”等文章,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 有益的探索。笔者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体会,以 SCS-30B型地磅为例,就承重台支 点优化设计后的翻转问题,谈些粗浅看法。
一、承重台翻转时受力分析
诚如《衡器》1993年第4期“地磅 承重台设计”一文所指出的那样,目前国内衡 器厂家生产的30B型地磅,支距多采 用10m,其理论依据为翻转力矩的计算。但如 何进行翻转力矩的计算,还有待于进一步探 讨。
在称量过程中,有下列四种情况可能会 使承重台翅起:
汽车前轮上秤瞬间;
汽车后轮上秤瞬间;
汽车前轮下秤瞬间;
汽车后轮下枰瞬间。
众所周知,汽车满载时,后轴重约占总重 的2/3。从上述四种情况可以明显的看出,只 要在第4种情况下承重台不翘起,则在任何 情况下承重台就不会翘起。
二、承重台翘起时翻转力矩的计算
力学横型如图1所示。
关键在于P值大小的确定,亦即汽车后 轴重大小的确定。
笔者认为,以超载和冲击载荷为依据,简 单地确定P= 30t来进行翻转力矩的计算是不妥的。
假定P=30t普遍成立,则有后轴重P= 30t,而后轴重约占总重的2/3,则总重P总=30X2/3=45t.这样的总重量不仅超出30t地磅的最大枰量,而且也超出检定规程中所 要求的超载125%(30X125% = 37. 5t)的要 求。由此可见,以P=30t对30B型地磅承重台的翻转力矩进行计算是不尽合理的 (若P总=45t,则应考虑选用50t地磅)。
例如,《衡器工业通讯》1990年第5期发 表的“地磅承重台的设计”一文提出了 采用标准计算方法的设想,即把最大秤量的 3/4平均分配到后桥的两根轴上,弯矩按两 轴的滚动载荷计算,挠度则取梁跨中央的挠 度,并把后桥两轴距定为1. 3m,据此计算的 平均每轴承受载荷为:
P = 30X3/4X1/2 = 11. 25t
若以P=ll. 25t代入翻转力矩(见图2) 的计算公式,则有
若根据实际车型考虑,笔者经查阅由中 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合编的、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《中国汽 车车型手册》,总重在23?32t范围的汽车均 为三轴或三轴以上的车,没有二轴的车。表1所示为某些车型的有关参数。
现以表1中奥斯力牌LQZ3300(LQZ3190)型自卸汽车为例进行计算: 总重量30t (等于秤的最大秤量)
轴距 3200+1400 满载轴荷分配6300/23700 下秤瞬间受力简图如图3所示。 翻转力矩计算如下:
三、防翘机构设计
SCS—30B型地磅在使用中,称 量次数最多的为三轴车、四轴车或小吨位二 轴车带拖挂的。对某一用户来讲,其称量车型 基本上是固定的。为了解决用户偶而称量进口二轴车(满载30t)的需要(国外车型资料 掌握不全,尚未查到有这种车,现假定有),或 30吨位三轴车偶而超载较多,笔者设计了一 种防翘机构(见图4)。
图4中,件1为垫板,与建地基时一起 做;件2为限位支承;件3为限位螺栓。在承 重台一侧还焊接一限位板。安装时,待承重台 落到地基上,传感器、摇摆器等全部安装后再将限位支承用螺栓与地基上的垫板紧固在 一起,然后调整限位螺栓,保证限位间隙为2 ?4_,最后用螺母紧固。至此,该防翘装置 安装完毕。
这种防翘装置不与承重台接触,仅在计 量结束后工作,因而对计量性能没有影响。另 外,该防翘装置为非连续性工作,偶而工作一 次,若限位间隙调整得当,对传感器寿命的影 响是很微小的。
四、结论
综上所述,笔者认为:
1.重台优化设计后,X=l. 5m较适宜。
2.承重台优化设计后,再增设一防翘机 构,X=l. 5m具有普遍的实用价值。
以上所述若有不当之处,请指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