耐磨材料及耐磨处理工艺在地磅结构件制造中的应用前景分析
"本文作者通过多年对地磅结构件制作中的实践认识,并深入结合对金属材料 及其处理工艺的研究,展望了耐磨材料和耐磨处理工艺在地磅结构件制作中的应用前景。
前言
磨损是材料的三种主要失效形式之一,它所造 成的经济损失是十分巨大的。如美国1981年公布 的数字,每年由于磨损而造成的损失高达1000亿美 元,其中材料消耗占到200亿美元,相当于材料年产 量的7%。前苏联由于磨损造成的损失,每年约120-140亿卢布。在我国,仅冶金矿山、农机、煤炭、电力 和建材五个工业部门的统计数字,每年由于磨料磨 损而需要补充的备件就达100万吨钢材,相当于 10~20亿元人民币。
随着各行各业对计量的要求越来越广泛,地磅产品的应用前景也变得越来越开阔。近年来国家粮 食储备库项目、高速公路计重收费项目的广泛开展 和实施,地磅产品设计需要面对的使用要求和工作 环境也越来越复杂。如粮库项目中涉及到的定量包 装设备,要求地磅能实现准确计量的同时,应保证分 料仓、落料口、挡料板等部件的长期耐受粮食颗粒的 高速冲蚀磨损;高速公路计重收费系统,则要求系统 的计重元件和机械构件在接受车辆重载作用的同 时,承受来自动态车辆的粘着磨损冲击。
1.磨损机理
以下就地磅用金属材料构件最常见的几种磨损 形式,进行机理性的简述。
1.1 冲蚀磨损
冲蚀磨损是指材料受到小而松散的流动粒子冲 击时表面出现破坏的一类磨损形式。造成冲蚀的粒 子往往比较坚硬,但有些情况下如果流动速度较高, 即使是软粒子如水滴也会造成冲蚀。
冲蚀磨损的发生,主要是因为粒子冲击材料表 面,导致了粒子与材料之间的能量交换,或者说,两 者之间将出现能量再分配。入射粒子的形状与造成 材料压痕体积之间,经研究没有直接的关系。被冲击 的表面可能发生弹性变形,也可能发生塑性压痕,其 具体的形式,取决于粒子的入射速度和材料的流动 应力。该结论可通过锥形粒子正面冲击表面过程的 运动方程以及由此导出的粒子对表面的压入深度为:
上式不难看出:其一,入射粒子的初速与质量即 动能是造成压痕大小的重要因素;其二,材料自身较 高的屈服强度,有利于抵抗粒子的压入,尤其是抗正 面冲蚀能力强。
另外,入射粒子入射轨迹与表面的夹角即入射 角、体现冲蚀磨损潜伏期的冲蚀时间、会降低材料屈 服强度并同时增加入射粒子活性的环境温度、材料 表面平整和光洁程度都是影响材料抗冲蚀磨损的主 要因素。
针对此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地磅结构件 设计中的冲蚀磨损控制:
(1)改善结构的设计,如尽可能以平滑过渡弯 管取代直角接头保证冲蚀粒子顺畅通过以减少冲蚀等;
(2)选择耐冲蚀材料;
(3)利用表面工艺提高结构的抗冲蚀性能;
(4)改变入射角减少冲蚀,如塑性材料尽可能避 免面对20-30。的粒子攻击,脆性材料避免粒子的垂直入射等。
非连续累计秤、定量包装秤的机械结构设计中, 需要仔细考虑上述因素,以提高整机设备的长期使 用稳定性。
1.2粘着磨损
两个相对滑动的表面在摩擦力的作用下,表面 层会发生塑性变形,表面的污染膜、氧化膜会发生破 裂,结果新鲜金属表面裸露出来,由于分子力的作用 使两个表面发生焊合。如果外力能克服焊合点的结 合力,相对滑动的表面可以继续运动。若剪切发生 在原来的接触表面上,表面不会发生磨损,但若剪切 发生在强度较低的金属一方,强度较高的材料表面 将粘附对摩件的金属。而且在后续的重复摩擦过程 中,软金属粘附物将辗转于对摩件的表面之间,这种 金属转移、连续滑动的结果,容易造成磨屑的产生。
衡器构件中,地磅台面垫板与传感器承载压头间、轨道衡钢轨平面与刹车车轮间的磨损失效形 式都属于该类磨损。
材料间的粘着磨损,关键取决于形成摩擦副的 两材料间摩擦系数的大小,此外,还应考虑以下因素 的影响:
(1)金属的原子结构,反应在键合强度或该金属 抗材料转移的能力;
(2)金属的晶体结构,如面心立方结构的金属材 料高与密排六方结构的金属材料;
(3)金属显微组织,包括晶粒尺寸的大小、组织 状态的不同等。通常状况下,粗大晶粒结构的金属抗 粘着磨损的能力低于细小晶粒结构的金属;组织的 显微硬度决定了材料的耐磨性能,但也不能不考虑 该组织的稳定性和综合机械性能。如:从稳定角度, 回火马氏体优于淬火马氏体;而贝氏体硬度虽低于 马氏体,但由于韧性和加工硬化性能优异,其耐磨性 反而优于马氏体。
从这个角度看,在进行衡器机械结构的设计中, 尤其是遇到耐磨结构设计时,必须充分考虑对结构 件的热处理。
2.耐磨材料的选用
金属类的耐磨材料种类很多,较为常见的有耐 磨铸钢、耐磨铸铁、有色耐磨合金、硬质合金等。地磅类产品,多以承载条件为主的使用现状,要求我们在地磅结构件的设计和材料选用,大多将眼光局限在 常用、性能较高、价格相对低廉的碳素结构钢、合金 结构钢、铸钢、铸铁等。但正是这些常用的材料,给我 们了充分、成熟的工艺研究保证。通常:
(1)重载条件或承受循环冲击条件下的地磅结 构件;料仓衬板etc),不妨选用中:约6%)、高10~ 14%)锰含量的铸钢材料,如ZGMn13系列。其中的缘 由应归咎于中、高锰钢具有着优异的加工硬化性能, 很适合在经受高冲击或高应力条件下的承载作业。
(2)单纯静载条件下的衡器结构件,可以以铸铁 材料为主进行选用。如地磅的承载垫板、传感器的 承载压头。金钟公司曾使用铌贝氏体铸铁材料进行 桥式传感器的上压头制作,效果不错。
(3)抗冲蚀磨损方面,冲击粒子的小角度冲击条 件,应选用高硬度的材料;而大角度冲击条件下,则 应选用高韧性材料。
3.耐磨处理工艺的选用
考虑到耐磨处理工艺在地磅结构件制作中的成本因素,不妨在构件的关键部位采用下述适当工艺 进行局部耐磨处理。
3.1热喷涂
包括火焰喷涂以及熔融喷涂等。其工艺原理是, 用高速气流将熔融或半熔化的材料金属、陶瓷或高 分子材料)雾化成粒状,经过加速喷射到经过预处理 的基材表面,以形成具有某些特性的表面。其特点 是涂层和表面之间为简单的机械嵌合或微区域扩散 结合,涂层呈多孔或典型的层状结构,结合力相对较 低,且表现为一定的各向异性,需要在应用中注意其 耐磨减摩的方向处理。
3.2硬面堆焊
作为防磨处理中,较为常见的另一种措施,堆焊 是利用热源电焊、火焰、高能粒子、光束)将具有特 定性能的合金熔化并涂覆在基材表面,以达到耐磨 防蚀的目的。与热喷涂不同,堆焊的工艺处理过程 中,涂层和基材同时熔化,使二者形成一定尺寸上的 冶金结合过渡带。因此,堆焊层有着较高的结合强度。
3.3镀层
采用电镀方法获得耐磨的镀层常见的有:硬铬、 硬镍。其中,硬铬镀层与基材有着较高的结合强度 (在钢基体表面可达到400-450Mpa)、镀层厚可达 1000um以上)、硬度高;HRC最高达64)、尤其适合 于承受重载的滑动摩擦表面。
硬镍镀层,虽然同硬铬一样,必须在沉积至一定 的厚度尺寸200-3000um)时,才表现出较高的耐磨 性能,但由于镀层内存在压应力的缘故,较硬铬镀层 有着更高的承受父变载荷、抗振动、抗疲劳的能力。
除此,当前流行的化学镀镍处理工艺也逐渐以 外观酷似不锈钢、表面耐磨性能好的优势逐步被地磅制造厂商所广泛接受。按此工艺得到的化学非晶 镍磷镀层有着结晶细致、均匀、显微硬度高一般镀 层硬度可达HV300-500,经过适当的热处理后硬度 最大可上升为HV1000)。
3.4激光熔凝处理
采用激光束作为热源,对材料表面进行强化处 理,可以是激光淬火利用激光束加热速度快、能量 集中、金属材料本身的散热效率高的特点)、激光合 金化使用激光能量,将预先涂覆的合金层与基材表 面熔化,以类冶金的方式完成对基材表面的成分和 组织调整)、激光非晶处理;在激光熔凝晶粒高度细 化的前提下,加入急冷的外界条件,使熔化状态下的 金属原子的有序排列被完整的保留而形成金属玻 璃--非晶态)。
笔者曾进行高速钢表面的激光熔敷陶瓷研究, 所得到的W18Cr4Y基体)+ Ni-P)非晶层及CuZn- Ni过渡粘结层+AL2O3或Co包WC陶瓷层,其耐磨 性较单一的W18Cr4V高速钢材料提高3-4倍。